唇癌

唇癌

概述:唇癌(cheilocarcinoma)在西方国家很常见,据统计其构成比可为口腔癌的13倍。我国唇癌并不多见。根据我们1751例唇及口腔癌的分析,唇癌仅118例,占6.73%;与口腔癌之比为1∶13.83。自50年代~70年代近30年中,唇癌与口腔癌的比例变化不大,分别保持在1∶11.25,1∶11.15和1∶12.27之间;但到80年代,这种比例却加大到1∶19.90,口腔癌几乎增加了1倍,说明唇癌的构成比反而下降。从实际诊治病例数来看,唇癌病例也呈明显下降趋势。在我国北方唇癌的构成比可能比南方要高,例如,赵福运等报道570例唇及口腔癌中,唇癌为92例,占总数的16.14%,与口腔癌的比例为1∶6.19,比南方约高出1倍,但仍较西方国家为低。
    以往,关于唇癌解剖区域的含义,在国内外都比较混乱,特别常常把它划入口腔癌的范围中。直到1977年以后才明确唇癌应仅限于唇红黏膜(自然闭口状态下外显的唇红黏膜组织)发生的癌。这一点在UICC临床分类中也已有明确规定:发生在唇内侧黏膜(非唇红黏膜组织)的癌应属颊黏膜癌范畴。根据UICC的规定,唇癌还包括口角联合黏膜发生的癌,即从口裂向后1cm处为唇癌与颊黏膜癌的分界。至于发生在唇部皮肤的癌则应纳入面部皮肤癌中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唇癌在西方国家很常见,据统计其构成比可为口腔癌的13倍。我国唇癌并不多见。在我国北方唇癌的构成比可能比南方要高,但仍较西方国家为低。唇癌好发于男性,男∶女约为4∶1。40岁以上患者几占全部病例的90%;此中又约有一半在60岁以上。
    上下唇均可发生唇癌,但以下唇为常见,下唇与上唇之比约为9∶1,国外则可高达20∶1。

病因

病因:唇癌易发生于户外工作者,如农民、渔民以及长期暴晒于紫外线之下的工人。我科的病例中,农民占65.7%。除此之外,唇癌的发生亦被认为与吸烟有关,特别是吸烟斗或雪茄者更易发生。有些患者除化学致癌因素外,可能与局部的热刺激,甚至烫灼也有一定联系;约22%的病例有癌前病变历史或癌前病损存在,其中包括白斑、乳头状瘤及盘状红斑狼疮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长期烟酒刺激,或经常吃过热食物,唇白斑、唇乳突状瘤、血管瘤等疾病,可恶变,加之唇粘膜可能出现溃疡、炎症的长期不良刺激,均可使唇粘膜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化,从而引起癌变。唇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,发展缓慢,转移较晚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唇癌多发生在唇之一侧,特别常见于中外1/3部,此处正是烟斗接触的部位。平均病程可达2年以上。病变可表现为增殖、疣状等外生型,亦可表现为溃疡型。随病情进展可同时伴有增殖和溃疡,边缘外翻高低不平。病损表面常出现血痂及炎性渗出,甚或继发感染。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并向颊部、肌层、前庭沟、甚至侵犯颌骨。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的闭合功能,可伴严重的涎液外溢。
不少病例可有慢性唇部病变历史或在癌周伴有白斑等癌前病损。
根据淋巴流向,可出现颏下、颌下、颈深上淋巴结转移;对上唇癌患者应注意检查腮腺淋巴结。据我科的统计,20%以上的病例可出现颏下、颌下淋巴结转移,且常为双侧性。下唇癌转移的几率比上唇高,同时伴颈深上群淋巴结转移者约占转移病例的30%。从临床分期看:Ⅰ期病例几乎无淋巴结转移;Ⅱ、Ⅲ期转移率在70%左右;Ⅳ期病例则可高达88.6%。
极少数晚期唇癌也可发生远处转移。
    唇癌的临床TNM分类分期如下:
    1.TNM临床分类
    Tx:原发肿瘤不能评估
    T0:原发灶隐匿
    Tis:原位癌
    T1:肿瘤最大直径≤2cm
    T2:肿瘤最大直径>2cm,<4cm
    T3:肿瘤最大直径>4cm
    T4:肿瘤侵犯邻近区域:穿破骨密质,侵犯舌、颈部皮肤
    NX:不能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
    N0: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
    N1: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,直径>3cm,但<6cm
    N2:N2a: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,直径>3cm,但<6cm
    N2b:多个单侧淋巴结转移,其中最大直径<6cm
    N2c: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,其中最大直径<6cm
    N3:转移淋巴结之最大直径>6cm
    MX: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
    M0:无远处转移
    M1:有远处转移
    2.pTNM病理分类
    pT,pN,pM分类与T,N,M分类相应一致。
    3.临床分期
    0期:Tis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Ⅰ期:T1 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Ⅱ期:T2 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Ⅲ期:T3 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T1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   T2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   T3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   Ⅳ期:T4      N0N1    M0
    任何T   N2N3    M0
    任何T   任何N  M1

并发症

并发症: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并向颊部、肌层、前庭沟、甚至侵犯颌骨。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的闭合功能,可伴严重的涎液外溢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唇红部发生的癌几乎100%为鳞状细胞癌,其中绝大多数又属分化良好;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在唇部皮肤,发生在黏膜者极为罕见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早期或定期活检,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。

诊断

诊断:唇癌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,常规行活检当可予以证实,在不能明确的一些唇部慢性病变,更应早期或定期活检,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唇癌除应与角化棘皮瘤、梅毒性唇下疳、乳头状瘤等相鉴别外,还应与慢性唇炎盘状红斑狼疮相鉴别。
    1.慢性唇炎  多发生在下唇,唇黏膜经常出现皲裂、角化不全、糜烂、渗出和出血;有时亦出现在口角。经对症治疗后,可见好转,但不能彻底治愈。慢性唇炎与维生素缺乏有关,亦与慢性刺激,包括日光、紫外线照射及吸烟等有关。
    2.盘状红斑狼疮(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,DLE) 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有人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。病变呈局限型,多发生在下唇。女性多见。早期局部多呈增厚的红斑,中央微凹,以后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,边缘高起,伴鳞屑和皲裂,溃疡面可有出血痂。到后期出现多发性皮肤病变,特别是向两侧颧面部形成蝶形斑,同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时,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。血清免疫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确诊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原发灶的处理  唇癌位置表浅,早期病例,各种疗法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;对晚期病例则多采用主要以手术或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。
    光动力疗法(PDT)对Ⅰ、Ⅱ期唇癌可收治愈效果,赵福运报道的PDT特效病例72例中,52例(72.2%)为唇癌。我们单纯用热化疗的3例唇癌,100%无瘤生存5年以上。冷冻及放射治疗对早期病例也可获得长期治愈。
    唇癌的手术治疗一般可按下述原则进行:
    (1)应作矩形切除,而不是“V”形切除(图1),这样可保证癌瘤四周组织能等距离地获得充分切除。
    (2)唇癌切除后,一般应行立即整复,其整复原则为:唇缺损在1/3以内时,可行直接拉拢缝合;上唇缺损1/2时,可行剩余唇瓣滑行修复,也可用鼻唇沟皮瓣修复;下唇缺损1/2时,也可用滑行组织瓣修复术。
    唇缺损2/3或全上(下)唇缺损时,可行上下唇瓣交叉转移术(Abbe-Estlander operation),或采用扇形瓣转移术。这些手术以后可形成小口症,一般在3周后再行第2次口角开大术。
    口角癌切除后一般采用扇形瓣原则修复。
    晚期唇癌可以波及颌骨、颏部、鼻底部甚至颊部,切除后由于缺损很大,一般已不可能采用局部组织瓣修复,只能采用游离皮瓣或游离肌皮瓣整复。
    下唇经整复后由于重力关系常可出现皮瓣下坠或外翻,致出现口裂、流涎。故在下唇,特别是全下唇缺损整复时,应适当放宽修复组织瓣的高度以行补偿;也有人采用筋膜条悬吊法以维持下唇的正常高度和形态。
    2.淋巴结转移癌的处理  唇癌的转移率不高,应以治疗性颈清术为主。T1、T2、N0的病灶一般不主张选择性颈清术,但患者应保持随访(2个月随访1次,连续3年)。下唇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时,其必然有颌下及颏下转移,因此怀疑颌下、颏下淋巴结转移者,可先做舌骨上清扫,当冰冻切片证实后,再行根治性颈清术。由于下唇淋巴可双侧引流,因此舌骨上及颈清术常涉及双侧手术。上唇癌转移率高于下唇癌,颈清术指征应放宽,可考虑做预防性颈清术。上唇癌转移至耳前或腮腺内时,应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切除术。
    早期高分化的舌癌无论放疗、手术效果都很好。晚期舌癌则应采用综合治疗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选择手术加化疗,或放疗加手术、化疗等多种方法。
    唇癌早期病例无论采取外科手术、微波热疗、冷冻治疗等均有良好的疗效。
    微波热疗:热疗可使局部癌灶消失,如联合全身平阳霉素应用可获70%长期治愈的效果,有效率达100%。
    对波及颌骨、颏部、鼻底部甚至颊部的晚期肿瘤,切除后造成很大缺损者,其修复方法只能采用原位游离皮瓣或带蒂肌皮瓣整复。对当时不宜修复的缺损可将黏膜与皮肤对缝,二期整复。

预后

预后:唇癌的预后较好,有报道经治病例的3、5、10年生存率分别达90%、85.7%和76.6%;Ⅰ、Ⅱ期5、10年生存率达100%;Ⅳ期则降至62.5%。天津市肿瘤医院唇癌的5、10年治愈率为72%及61.7%。

预防

预防:预防口腔癌及其复发的关键是防止口腔各种形式的损伤。
    1.不要吸烟、不酗酒(特别是烈性酒)、不嚼槟榔。
    2.口腔有白斑者,要立即戒烟限酒,停止吸烟2~3周以后,唇部的白斑可以减轻甚至自行消退,极少会出现癌变。
    3.戴义齿不合适合者,应及时修整、更换,磨平尖锐的牙尖、拔除残根和残冠等。
    4.对于口唇血、脓干痂,有条件的使用过氧化氢与消毒药水浸软后去除。千万不能未经浸软硬性去除,以免加重出血,使病变加快向坏的方向转化。
    5.两周以上不能愈合的口腔溃疡、口腔黏膜出现白斑、红斑(红斑的癌变率要比白斑的癌变率高得多)、非炎症性并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、口腔和颈部不明原因的麻木(疼痛、肿胀)等都应及时上医院就诊。
    6.长期户外作业者,要注意防护,尤其夏季阳光充足时,同时要多喝水,以防嘴唇充血、水肿,继而产生糜烂、脓血痂等。
    7.注意膳食平衡,少吃肉类,多吃新鲜蔬菜、新鲜水果,可减轻口腔损伤后的组织充血或增生,防止口腔黏膜的病变致癌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